首页
下载应用
提交文章
关于我们
🔥 热搜 🔥
1
上海
2
习近平
3
新疆
4
鄂州父女瓜
5
乌鲁木齐
6
疫情
7
H工口小学生赛高
8
习明泽
9
芊川一笑图包
10
印尼排华
分类
社会
娱乐
国际
人权
科技
经济
其它
首页
下载应用
提交文章
关于我们
🔥
热搜
🔥
1
上海
2
习近平
3
新疆
4
鄂州父女瓜
5
乌鲁木齐
6
疫情
7
H工口小学生赛高
8
习明泽
9
芊川一笑图包
10
印尼排华
分类
社会
娱乐
国际
人权
科技
经济
其它
”FAN某”的离婚财产分割判决书(全文)
”FAN某”的离婚财产分割判决书(全文)
公益慈善|“翼行天下 一生守护”慈善项目捐赠仪式圆满举行!
哈里斯女粉搞4B运动、毒杀丈夫,回旋镖能否让美国“血流成河”
比国产光刻机更重要的IPO要来了!
生成图片,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查看原文
其他
中国人的审美去哪儿了?
滤镜
2021-12-26
收录于话题
#审美
2 个
#杂谈
13 个
席勒说:“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,
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”。
木心说:“没有审美力,是一种绝症,
知识也救不了”。
无数大家都非常重视审美的力量,
审美究竟有多重要?
▌为什么满大街的"厕所"?
有一个德国的朋友跟我一起回江苏老家旅行,我们开车途经了很多中国的小镇,从河北到山东到江苏。
一路上他总是心事重重却又欲说还休的样子,最后在我的老家小镇上吃饭的时候他终于忍不住问我:“为什么中国的城镇临街全部都是厕所?”
这个问题把我问傻了。
讨论了半天,我才弄明白,他的问题里有个巨大的乌龙,他说临街的厕所实际上是我们城镇居民的住房,他误认为厕所的原因就是那种临街的民居都贴着一种竖长条的瓷砖。
他说在德国,只有厕所的外墙上才帖那种瓷砖,当时我就瞬间石化。
他又接着问,为什么从北京到河北到山东到江苏,城镇居民的房子都长得一模一样,都是那种两层小楼,临街落地门窗,二楼住人,贴一样的瓷砖,做一样的装潢。
街边房屋统一化的装潢
其实,这个问题其实也在我内心萦绕了很久。
就连改革开放初期,我们小的时候,我们曾经搜集过各地民居的邮票,那个时候的各地民居是各具特色的,而且饱含当地的风土人情、建筑科学、美学体系。
但是为什么这几十年,全国各地城镇的民居却不知不觉地趋同了呢?而且这种审美不是一个高水准的趋同,这是什么原因呢?
后来研究欧洲工业化进程和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才找到真的的原因。
就是工业化是一个去部落色彩的发展逻辑,人们因为工业化大规模的生产的需要打破了原有的农业文明部落,将土地、人力、资本等要素都整合到城镇。
所以在服装、建筑以及文化艺术的流行上出现了大规模的趋同,这也造就了欧美工业文明以来无数大规模流行的文化现象。
中国改革开放的这几十年正是在经历这样的历程。这种“厕所式”的民居,实际上是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的建筑的流行文化。
然而这种文化不仅仅没做到有效地继承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系统,而且也没有学到西方建筑的精髓,洋不洋土不土的“厕所式”的民居就如同病毒一样流行遍了中国大江南北。
大部分中高度发达省市无一例外地中了这种低水平流行的毒,它里里外外散发着城乡结合部的尴尬乡土气息,这也是我面对德国友人的尴尬。
某地产公司在全国开发的文化旅游城
▌为什么长期处在“闰土”的氛围里?
那么这种缺乏对美的认知的——土的意识,究竟为什么那么根深蒂固地植根在中国当下社会呢?其实,我们不妨来重新认识一下什么叫美。
美其实就是对好的认同程度,所以人们常常说:美好。它是一种对事物有好的要求的生活态度,它不仅仅是一种视觉,甚至包含着对待他人的态度,包含着各种各样的体验,以及服务的精神等等一系列的好的要求。
土,就是因为对各种事物没有要求,或者是对一种错误的要求进入了偏执的阶段。
洋气,实际上并不是真的洋,而是因为美,美就是对好的认同程度。
好,是Good,Better,Best,Great……的一种进阶。
Good是常识,就是做到还不错,需要对一件事一个行当需要有常识性的认知。
Better是技术,需要做到一定程度的复杂刻意训练才能把一件事做到优良品质。
Best是秘密,需要洞察一些隐秘的逻辑和关系,才能发现做好一件事的真正秘密。
Great是艺术,就是能够随心所欲地协同要素,道法自然地做出真正伟大的作品或者服务。
由此看来,实际上,土,就是我们连Good都不知道,这种认知的缺陷与Great的艺术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。
白洋淀湿地博物馆
那种戴着大金链子喊麦的中国嘻哈风,那种满大街飘荡的最炫民族风,那种翠花绿、翠花红搭配的色系,背后真正的原因不是因为穷,是因为内心对美与好的认知是彻彻底底的匮乏。
在人的诸多能力中,审美是一个完全靠后天习得的能力,它的确不在基因里遗传,但却极易受到群体性的裹挟影响。
这就是几乎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不堪回首的“闰土”童年照片的原因。为什么后来大家逐渐进入大学,再走向国外,就变得原来越洋气了呢?
实际上不难看出,只有看过很多美好的事物之后,我们才真正会懂得美是何物。
▌审美力的缺乏,是一种新的无知
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:“生活不是缺少美,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。”譬如面对大海,诗人们写出了数不尽的诗歌,现在呢,如同小品中戏言:“大海啊,真TM大!”因为不懂,所以生活便少了欣赏美的底蕴。
吴冠中先生说,“文盲不多,美盲很多”。
无数低劣的生活场景一直在提醒我们,不要以为人们都长着眼睛,但实际上保留视觉觉醒的人太少太少。
从60后到90后,无一例外,我们的学习过程中都没有接受过良好的审美养成滋养,就连书本上的优质的美育素材都没怎么接触过,要不然为什么到今天为止,我们中小学的教材教辅乃至课外读物,还是那股浓重的挥之不去的闰土气息。
原本内敛静好的中国东方审美哪里去了呢?
应县木塔,建于1056年
历史上,中国独特的东方审美,有些在现在看来也不过时,然而现在我们的视野范围内,那种不讲究的、偷懒的、庸俗的设计却真的让人无话可说。
美术、音乐等一切与审美有关的课程,始终被官方和民间公认为一种叫副科的东西,这个现象到了今天似乎有所好转,但是三四代人挖的坑,一两代人真的是填不完。
审美这种复杂变量的教育,在如今这个时代就显得尤为重要。
在未来,知识=体验×敏感度,这也是是对知识的一种重新定义。
我们大部分的记忆能力和存
量知识的存储将被云存储所取代,甚至代表逻辑思考的算法也将因云计算变成开源的基础设施。
就像数千年前快速奔跑决定了我们是否可以存活,而今天的交通设施不仅重新定义了效率,还重新定义了我们的生存方式。
这里说的体验里包含着视觉、听觉、味觉、嗅觉……以及上升到同理心与分别心的敏感性问题。
体验能力是基础能力,而敏感度是这个能力效应的系数。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体验和敏感度方面欠缺,将在未来成为一个无知的人。
▌多给自己接触美好事物的机会
如何获得面向未来需要的体验和敏感度,有一种“捷径”,就是艺术。
这里所说的艺术,并不是要成为“艺术家”或“专业艺术工作者”才行,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生活方式。
爱美,也不是一件高冷的,难以达到的事。周末不要宅在家,去爬最近的山,看最近的海,都是自己接触美好事物的一次机会。如果不方便出行,看一看艺术读物,也是不错的选择。
多让自己接触美好的事物、美好的景象,感受自然之美,建筑之美、诗词之美、音乐之美、绘画之美等,
相信这种对美的感知和享受却会藏在自己的脸上,浸润自己的内心,伴随终生。无须刻意,就能轻而易举地在自己的生命里发出光芒。
戕害美的行径,在人类社会中从未消失过,只是从未像今天这样严峻,审美就像我们正在遭遇的另一场“战争”,周边太多缺乏审美的事物给了我们太多的限制,这种局面下,审美也成了我们超脱当下、追求永恒的意义所在。
为此,为大家诚挚推荐翁贝托·艾柯《美的历史》《丑的历史》,从这套书中认识人类美与丑的历史,提高审美的层次。
如果一个人有幸接触过真正美好的事物,这种美好会潜移默化的在他心里生根发芽。变成他对生活的品质要求,不管他在哪里,从事什么职业,这种美好都会伴随他终生。
如果一个人能够分辨出什么是丑陋,即使缺少接触美好事物的机会,也绝不会堕入粗鄙丑陋的旋涡。认识了什么是丑,也自然会规避丑,而去追求真正的美。
艾柯在书中写道:“超脱的态度,使我们将一件善事界定为美...我们谈美时,是为一件事物本身之故而享受之...”
感兴趣的书友可识别下图二维码,一键收藏。
本文转自公众号:设计与哲学。感谢原作者。
本文原标题:没有审美力是绝症,知识也救不了
其他阅读推荐:
做不到特立独行,艺术与美没有意义!
没有塔利班,才有摇滚乐!(含视频)
阿富汗女艺术家:女性也是活生生的人!
丘吉尔:被政治耽误的天才画家
38岁时被枪决的摄影记者留下的照片
美术纳入中考必考科目,就行了吗?
细数东京奥运女神:美女让人热爱体育运动~
艺术大师们小时候的画丨高下童年见分晓?
赛场怒吼丨陈清晨的“卧Cao”与邓亚萍的“漂亮”
别让虚假道德扭曲了善意——请抵抗灾难美学的诱惑!
:
,
.
Video
Mini Program
Like
,轻点两下取消赞
Wow
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{{{title}}}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